
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奮力譜寫啟東答卷——我市黨員干部群眾第一時間認真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公報發表后,迅速引起我市黨員干部群眾高度關注和熱烈反響。大家第一時間研讀公報,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倍感振奮、倍增干勁。
大家表示,要深刻領會精神實質,準確把握核心要義,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凝心聚力奮發進取,切實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轉化為推動啟東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動力。
改革破題
合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王峰華表示,將加快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助推工業經濟穩中提質。關注并分析研判新能源、海工、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國際、國內形勢走向,幫助協調解決困難問題,激發產業鏈內生動能。加快推動產業項目建設,進一步夯實投資支撐。依托企業服務中心全流程服務平臺等,實現多方訴求反饋機制,形成企業問題訴求高效處置,加大項目建設資源要素保障力度,實行項目“全過程協調、全周期服務、全鏈條管理”,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做優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智改數轉網聯”提速進階。積極探索產業技術協同創新,組織開展聯合攻關,突破產業發展技術環節。加快重點新能源項目建設,加強資源回收利用,引導企業綠色發展,促進企業提高清潔生產水平。
市科技局黨組書記黃坤表示,新征程上,新的偉大變革將迸發出更加澎湃的力量。如何將科技創新融入宏觀視野中去把握,需要我們不僅有“闖”的精神、“創”的勁頭,更要有“干”的作風,科技系統將聚焦主要科技指標差距和工作短板,全力以赴揚長補短、爭創亮點,確保重點指標穩步提升,做出更多特色業績,堅定不移實現全年科技創新發展目標。同時聚焦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這一戰略目標,聚焦創新成果轉化、創新企業孵化、創新產業催化、創新生態優化,著力在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構建新型科研攻關模式、暢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道等方面深化探索、加大改革,推進高校研究機構集聚區建設,充分激發各類主體創新創造活力,加快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貢獻更大力量。
海工園黨工委書記任鍇勝表示,下階段將更深層次完善海工產業發展體系。深挖“增”的潛力,以“總量拔高,增量擴大,能級提升”為發展導向,全面壯大龍頭企業隊伍。落實“快”的行動,強化龍頭帶動、成龍配套、集群發展作用,努力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良好發展格局。更大力度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以“投行思維”抓招商,著力鍛造一支專業水平高、業務素質過硬的招商隊伍,不斷推動海工產業集聚發展。以“用戶思維”抓營商,積極主動為企業在項目建設、市場開拓、融資轉型等方面出謀劃策。以“閉環思維”抓建設,強化項目建設全流程管控,推動項目早開工、早竣工、早達產。更高水平建設“大國重器”搖籃基地。加快完善海工產業協同創新服務平臺,形成“政府平臺調動、企業合作互動、產業發展聯動”的區域協同發展新局面。加快建設優質高效產業鏈,促進海工船舶重裝產業鏈再發展、產能再釋放、質效再提升。
奮勇爭先
以實干創造實績
數字化轉型是推動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經濟增長、增強綜合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市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陳衛豐表示,將以奮勇爭先、只爭朝夕的姿態,高位謀劃推動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經濟建設,為營造良好的市域數字生態強基礎、抓創新、促轉型。強化數據歸集應用,完善基礎資源數據庫建設,為社會治理、政府決策構建數據之倉。強化政務服務數據支撐,促進“一件事辦”“不見面辦”“一網通辦”“跨域通辦”更加智慧智能,讓企業群眾辦事更加便利。探索引導產業“+數字”“數字+”建設,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新質生產力的培育發展精準賦能。
市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陸海峰表示,要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把握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的豐富內涵,觀大勢、謀要事、干實事,心無旁騖、奮楫爭先、久久為功,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啟東教育強市建設。要著力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推動黨的全面領導持續走深、走實。堅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持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斷破解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縱深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持續夯實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堅實底盤,鼓勵高中教育多樣發展,進一步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全會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匯龍鎮黨委書記龔健表示,圍繞把城北工業園打造成為“城區北部創新資源強磁場”這一目標,匯龍鎮將統籌推進新興產業項目落地、創新企業培育壯大、創新創業人才集聚、產業技術攻堅突破,為全鎮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堅持“產業、科技、人才”一體化招引理念,持續加大科技含量高、人才優勢突出的優質項目招引,重點推進一批在手在談重大項目。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賦能,全力推進貫森新材料“國家級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江海潤液省首臺套、億方密封省智能車間、星達過濾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培育工作,努力將企業科創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砥礪前行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啟東新實踐
“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后,我深感責任在肩。”潤邦海洋黨支部書記、總經理邵夕吾說,“我認識到全會不僅為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繪制了宏偉藍圖,也為我們海工船舶行業的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將緊密圍繞全會精神,立足海洋工程裝備領域,積極履行國家賦予我們的戰略使命。聚焦海洋科技前沿,推動海工裝備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展望未來,我堅信海工船舶企業定能乘風破浪、勇立潮頭,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海工力量,為啟東乃至江蘇海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能。”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科學謀劃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總體部署,為電力行業改革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寶貴機遇。”呂四港發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魏鋒表示,將始終胸懷“國之大者”,以全會精神為指引,積極履行能源保供政治責任,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提供綠色能源 點亮美好生活”為使命,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力打造千萬千瓦級“風光火熱儲”綜合能源基地。
“全會公報更加增強了我們企業建好滬渝蓉高鐵崇啟公鐵長江大橋的信心和決心。”中鐵大橋局滬渝蓉高鐵滬寧段V標二分部黨支部書記蔡華表示,發展永無止境,改革不會停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浪潮中,每一名橋梁建設者都將把全會精神落實在崗位上、落實到行動中,在橋梁建設領域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努力為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包容、韌性的可持續交通體系貢獻一份力量。